经过多日谈判,欧盟27国领导人21日就7500亿欧元规模的“恢复基金”以及1.074万亿欧元长期预算达成一致,向金融市场释放积极信号,提振投资者信心。
商务部7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721.8亿元,同比下降1.3%,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.5个百分点、较前5个月收窄2.5个百分点。在疫情之下,这个成绩来之不易。
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6月末,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.6万亿元,比年初增加4004亿元,不良贷款率为2.10%,比年初上升0.08个百分点。与此同时,反映银行业风险抵补能力的重要指标——拨备覆盖率却较年初下降了4个百分点至178.1%。这引发了社会对于银行业信用风险上升、不良贷款反弹的担忧。
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之一,中小银行迎来了诸多政策“红利”。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,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,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。在业内专家看来,中小银行要增强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,需要“两手抓”:一方面,多渠道补充资本金,增强服务质效;另一方面,强化公司治理,加快转型发展,并筑牢风险底线。
7月17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。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、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,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,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,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明显增强。
7月15日,央行开展了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(MLF)操作,期限为1年,中标利率为2.95%,与6月持平。这是央行自今年4月下调20BP后(基点),连续第3个月MLF利率保持不变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、审时度势,对推进金融业公司治理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科学部署。2016年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,明确在公报中支持《二十国集团/经合组织公司治理原则》的有效实施。银保监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不断加强公司治理监管,持续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、积极落实《二十国集团/经合组织公司治理原则》,奋力构建中国特色银行保险业公司治理机制。
7月15日,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(MLF)操作,期限为1年,中标利率为2.95%,与6月持平。这也是MLF中标利率连续3个月保持不变。
近期,A股有所回暖。在各大券商营业部里挤满的熙熙攘攘人群中,前来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投资者并不少见。两融余额创新高,风险同样不容忽视。
上半年,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(QFII)、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(RQFII)、沪港通、深港通等多条通道,不少外资进入资本市场。根据万得资讯的统计,今年以来截至7月10日,仅是通过沪港通、深港通进入国内A股市场的资金净买入已经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。
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。稳企业保就业,稳住经济基本盘,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环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2.09万亿元,同比多增2.42万亿元,金融持续发力“护航”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。
“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40%,是在上年较高基数上提出的,连续两年快速增长,要求并不低。但从2019年普惠金融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和一季度小微企业贷款实际增长来看,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努力应该可以实现40%的增速目标。”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。